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脫貧攻堅重點放在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上,著重加強農田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和技術培訓、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建設,特別是要解決好入村入戶等“最后一公里”問題。為鞏固拓展兜底脫貧成果,下一步將建設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庫,全面開展低收入家庭認定工作,利用大數據比對等方式,加強監測預警,及時對困難群眾給予救助幫扶。此外,為適應困難群眾多樣化救助需求,各地要創新發展社會救助服務方式,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對社會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訪視、照料服務,形成“物質+服務”的救助方式。國資央企充分利用優勢資源,發揮企業專長特長,加快推進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暢通堵點、補齊短板,極大加快了貧困地區現代化進程。
要想富,先修路,打通交通運輸線是脫貧攻堅重要的基礎工作。中央建筑企業高質量承建了一大批鐵路、公路、橋梁、隧道等基建項目,極大改善了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水平;中央航空企業不斷完善航線網絡,架起了貧困地區與外部互聯互通的空中之路。與此同時,國資央企還建立起“工程建設到哪里、扶貧工作就跟進到哪里”的扶貧工作機制。在交通極為不便的云南省怒江州,中國華電、中交集團等一大批中央企業投資建橋修路,一舉解決了當地群眾長期存在的出行難題。
電網不覆蓋、用電不穩定一直是制約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題。中央電網電力企業加快推進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和村村通動力電工程,累計投入超過萬億元,提前完成脫貧攻堅電網建設目標,僅機井通電一項每年就可節約燃油275萬噸,降低農民灌溉成本116億元。國家電網克服高原地區施工困難,開展青藏電力聯網工程,川藏、青藏、藏中、阿里聯網工程等4條“電力天路”跨高山、過大河,徹底解決了困擾藏區多年的缺電問題。中國華電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班彥新村實施了“光伏+儲能+污水處理+農林灌溉”綜合能源利用示范及旱廁改水廁、電熱炕和“柴改電”電能替代等示范項目,打造了電力服務鄉村振興的“高原新樣板”。
信息化時代,“數字鴻溝”是造成貧困地區落后的重要方面。中央電信企業大力開展通信扶貧,累計投入超過2000億元,持續完善貧困地區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村村通電話工程和電信普遍試點服務,貧困村通光纖、通4G均超過98%,并針對農村貧困群眾推出“扶貧套餐”,有效彌補了城鄉“數字鴻溝”,地處深山峽谷的貧困群眾也搭上了互聯網快車,網絡帶貨成為脫貧利器。中國電信連續奮戰百余天,人背肩扛通信設備,徹底打通了四川省昭覺縣阿土列爾村的信息天路,“懸崖村”通信水平“一步跨千年”。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中央企業把健康扶貧放在重要位置,累計在貧困地區投入醫療幫扶資金22億元,援建(捐建)醫院、鄉村衛生所2600多所,向貧困地區捐贈了大批先進醫療設備,培訓了大批醫護人員,開展了一系列送醫下鄉、無償義診等活動,努力解決“看病難”、“看病遠”等突出困難。國藥集團發揮醫藥健康行業全產業鏈優勢,向21家醫療機構捐贈設備,幫助地處高原的青海省治多縣提升了醫療機構等級,培訓各地醫護人員上千人次。中國石化連續16年開展“中國石化光明號”健康快車公益項目,使4.6萬名貧困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中國三峽集團連續10年開展“幸福微笑”公益活動,累計幫助600多位貧困家庭唇腭裂兒童進行整形修復手術和康復治療。
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松松一沖鋒就能打贏的。8年多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持續推動脫貧攻堅往實里走、往深處走。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掛帥、親自部署、親自指揮、親自督戰,帶領五級書記一起抓扶貧,數千萬黨員干部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同心協力創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跡,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
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保障貧困群眾住房安全作為踐行“兩個維護”的具體行動,以釘釘子精神持之以恒抓落實,以貧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實際成效彰顯初心和使命。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廣東廉江市和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自2017年9月結成對子,開展“攜手奔小康”幫扶工作,針對山區群眾建房材料運輸成本高等實際困難,加大對貧困群眾危舊房改造的補助力度,幫助他們實現安居夢。圖為2019年9月3日,在黔桂烏英苗寨,群眾正在幫助貧困戶修建新木樓。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攝
堅決落實中央部署,會同有關部門將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全面聚焦脫貧攻堅,中央資金補助對象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戶,同步將農村低保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等邊緣貧困群體納入支持保障范圍,戶均補助標準大幅提高。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對農村貧困群眾住房進行分級分類,明確補助標準,給予政策支持。2013—2020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2077億元,省市縣財政也分別安排補助資金,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其他三類邊緣貧困群體住得上基本安全的住房。
嚴格執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責任機制,由各地先精準確定貧困人口,再對其住房進行安全性鑒定或評定,既確保貧困群眾不漏一戶、不落一人,也防止盲目擴大改造范圍。
為確保鑒定準確,組織編制了農村住房安全性鑒定技術導則,把農村房屋分成A、B、C、D四個等級,明確A級是安全的,B級是基本安全的,C級是局部危險的,D級是整體危險的,其中C級和D級危房需要納入改造范圍。各地因地制宜制定了農房簡易鑒定評定程序,逐村逐戶建立危房改造臺賬,明確改造時間表、路線圖,統籌做好項目、資金、人力調配,以農戶自建為主,政府給予資金補助支持,改造一戶,銷號一戶。讓農村貧困人口不住危房,是“兩不愁三保障”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圖為貴州省黔西南州冊亨縣冗渡鎮威旁村危房改造后的新貌。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供圖
農村貧困群眾自籌危房改造資金能力較弱。堅持因村因戶因人精準施策,指導幫助貧困群眾選擇拆除重建或加固改造等合適的方式,大大降低了貧困群眾的建房負擔。鼓勵地方采用統建農村集體公租房或幸福大院、置換或長期租賃村內閑置農房等方式,兜底解決那些自籌資金和投工投勞能力極弱的特殊貧困群體住房安全問題。
“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的難中之難、堅中之堅。會同有關部門努力推動政策、資金、技術力量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聚焦,組織行業專家赴實地進行技術指導幫扶,指導相關省份建立由機關業務能手和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技術幫扶隊伍,對深度貧困地區實施“點對點”幫扶。
農村危房改造涉及貧困戶切身利益,符合條件的貧困戶能否獲得政府支持、補助資金能否及時足額發放到位等,直接影響貧困群眾對脫貧攻堅政策的滿意度。會同財政部制定了嚴格的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實行專項管理、專賬核算、??顚S?,補助資金直接發放到農戶“一卡通”賬戶。推動各地落實縣級農村危房改造信息公開主體責任,實行危房改造任務分配結果和改造任務完成情況鎮、村兩級公開。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的指導下,開展了保障貧困戶基本住房安全方面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及時解決群眾反映問題,保障群眾合法權益。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出了一道“加試題”。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組織全系統抗疫、戰貧兩場硬仗一起打,協調水泥、砂石等企業復工復產,安排鄉村建設工匠等勞動力有序到崗。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全國住房安全有保障核驗工作,推動各地建立縣鄉村“三級書記抓核驗”的工作機制,充分依靠村“兩委”、駐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力量,按照鑒定安全、改造安全、保障安全三種分類,對全國2341.6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住房安全情況逐戶進行核驗,及時查缺補漏,妥善解決核驗發現的問題。
請登錄后留下您的評論
請先 -> 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