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等。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下,中國經濟無疑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在這一背景下,我們又將如何發力?新的增長點是什么?房子、就業、融資等問題又該如何破解?
為什么是5.5%左右?
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4萬億元,同比增長8.1%;預計202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是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李克強指出,經濟增速預期目標的設定,主要考慮穩就業、保民生、防風險的需要,并同近兩年平均經濟增速以及“十四五”規劃目標要求相銜接。這是高基數上的中高速增長,體現了主動作為,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才能實現。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從2020年開始我國面臨一個較大的變化,即新冠疫情的沖擊,當年經濟出現較大的波動,經濟增速為2.2%,2021年我國經濟快速恢復,增速達到8.1%,2022年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更加復雜,綜合考量,5.5%左右的經濟增速是相對趨于穩定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教授魏翔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中國2022年的經濟增長在5.5%左右,“這是一個積極的區間,也是一個比較亮麗的成績?!?/p>
招商證券宏觀經濟聯席首席分析師張一平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5.5%左右的經濟目標增速,大致持平或略快于2021年GDP的兩年平均增速?!霸诠澴嗌?,預計由于基數的影響,一季度經濟增速可能是全年的低點,二、三季度經濟增速逐季上升,全年高點可能在6%附近,四季度增速有所回落,但仍高于一季度的水平,全年經濟走勢呈倒V型?!?/p>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斌表示,5.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體現了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達到114萬億元,中國經濟一年凈增13萬億元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是第一次。這說明中國經濟發展后勁很強,韌性很強,市場主體活力和抗風險能力都很強,這是實現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信心和基礎所在?!氨M管今年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較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也不少,但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實現全年目標任務。今年5.5%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p>
怎么穩增長?
當前,全球疫情影響仍在持續,國際環境復雜多變。此前,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表示,國內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發展韌性好、潛力足、空間大的特征沒有變。
2022年我國經濟有哪些新變化或新挑戰?
“今年我們面臨一個較大的挑戰,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發生變化,從以往疫情期間的‘開閘放水’,轉向加息,貨幣政策逐漸收緊?!壁w錫軍表示,上述變化會對我國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構成比較大的挑戰,面臨是否要延續疫情期間相對比較靈活的政策,還是跟著主要經濟體進行政策的調整和轉型等問題。
據了解,自去年四季度以來,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發生轉換,英格蘭銀行已連續兩次加息,美聯儲也計劃于本月進行疫情后首次加息。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張躍文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疫情防控進入后期,實體經濟固有的周期性、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會重新上升為制約經濟增長的主要問題。
在此情形下,2022年我國經濟如何穩增長?
“隨著新冠疫情防控進入后期,各級政府的疫情防控操作流程更加成熟和精準,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會進一步減小?!睆堒S文指出,前期被疫情抑制的消費需求會得到一定釋放,消費可望穩中有增;投資方面,中央穩增長政策會促進基建投資加快增長,企業復工復產一定程度上也會產生投資需求;同時,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復蘇加快,烏俄沖突對中國影響可控,外需有望繼續保持恢復態勢。同時張躍文表示,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對外開放和傳統產業的結構性改革,有望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張一平分析認為,2022年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過過去兩年的水平?!皞鹘y基建投資在穩增長政策支持下有望較過去幾年有明顯回升;新基建在政策支持下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速,主要體現在事關科技自立的高技術產業領域投資,事關共同富裕的社會領域投資;綠色投資強度進一步提升,一方面體現為傳統產業針對雙碳目標的技改投資,另一方面體現為新能源領域投資?!?/p>
張一平表示,“疫情后全球進入新一輪的設備開支周期,當前我國產能利用率處于高點,總需求水平保持穩定,我國制造業投資將延續去年以來的持續回升態勢?!睆南M來看,大勢依然較穩。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輕工產品與人們日常消費密切相關,是穩消費穩增長的重要基石,由于輕工產品的剛性消費特性,其消費量目前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
房價漲還是跌?
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繼續保障好群眾住房需求,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7943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9%,兩年平均增長2.3%;商品房銷售額181930億元,同比增長4.8%,兩年平均增長6.7%。
那么,2022年房地產市場走勢如何?房價漲還是跌?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住房大數據項目組組長鄒琳華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2022年的房價走勢,應該是穩中有漲,具體還取決于政策情況?!编u琳華認為,熱點城市和三四線城市房價的兩極分化趨勢更加明顯,“房地產投資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但從自住或改善需求的角度來看,購房還是合適的,在政策調控下,房價上漲情況得到控制?!?strong>“不論是勞動力還是居民,會選擇一個有競爭優勢,能夠提供更好的就業機會,公共服務更好的城市,這些城市人越來越多,居住需求就會越來越多,背后就是產業布局問題?!?/strong>在趙錫軍看來,大城市或中心城市,在產業布局方面有很多的優勢和吸引力,反之中小城市,特別是三四五線城市,在產業布局上沒有競爭優勢和吸引力。趙錫軍指出,如果不能做到城鄉之間、不同地區之間產業布局的平衡性,那么隨著經濟的集中、產業的集中、人口的集中,中心城市房價高企問題可能就很難扭轉。
就業如何保障?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預計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年控制在5.5%以內。中國教育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預計中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到1076萬人,年度畢業生人數首次突破千萬大關,比2021年增長167萬人,規模和數量均創歷史新高。
今年的就業環境怎么樣?
張一平指出,當前我國的就業環境呈現兩方面的結構性特征:準扶貧、鄉村振興等政策提升了農村和中小城鎮的就業吸引力,而疫情沖擊以及一系列針對教育、房地產、人口等方面中長期政策調整導致大城市就業壓力上升。他認為,從城鄉結構來看,部分大城市當前就業壓力較大,今年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超過1000萬人,新增畢業生規模約為過去十年平均水平4倍左右,考慮到在教輔、互聯網就業人群普遍年輕,2022年青年人群就業壓力將進一步提高?!澳壳皣鴥鹊木蜆I環境,確實有結構失衡的問題?!蔽合璺治?,一方面,對高端的工種,或者說是非標準的復雜工種,如程序員等需求非常大,同時對家政、養老護理等基礎服務業的崗位需求也非常大,“恰恰在這兩個端口,我們的人才供應非常稀缺,出現了就業需求極化的問題?!痹谖合杩磥?,2022年確實需要啟動對就業結構進行撬動的方案,2022年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和2021年相比,可能不會有明顯的改善,大概也在5%左右。
如何幫扶小微企業?
作為中國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微企業發揮著穩就業、保民生、促發展的重要作用。受新冠疫情、原材料上漲等多重因素影響,在經濟新常態下小微企業生存發展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扭轉,融資難融資貴、經營成本高、核心競爭力弱、向“專精特新”轉型難等問題仍然存在。張崇和表示,從實際運行來看,中小微企業面臨的生存壓力更大,需要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另外,中小微企業也要利用數字經濟的契機,增強應變能力?!拜p工聯今年將推進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推動30個規模300億以上的產業集群向先進制造業集群邁進?!比珖f委員、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表示,鼓勵和支持大企業以創新輕量化產品、SaaS服務為抓手,消除中小微企業在認知、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差距,推動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勁波表示,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建議中央有關主管部門牽頭,總結前期試點經驗,對現有中小微企業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臺進行優化升級,打破政府部門間、銀行企業間的“數據壁壘”,進一步擴大“銀稅互動”“銀商合作”范圍,解決小微企業信用信息的“孤島”問題。同時,姚勁波表示,針對小微企業普遍面臨經營負擔加重的問題,應繼續發揮財稅政策的導向和杠桿效應,通過科學評估實施有針對性的稅費減免、緩交、免息或貼息政策。進一步完善對小微企業的配套幫扶政策。繼續加強對反壟斷、不正當競爭監管力度,為小微企業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家用空調創新研究院主任李金波建議,通過資金補貼、政策支持、稅收優惠等手段,幫助企業擺脫當前面臨的國際物流成本高企、加征關稅、核心零部件供應短缺等困境。全國人大代表、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世忠建議,完善激勵和約束政策,充分利用財政、稅收優惠等手段支持市場制造和銷售綠色低碳發展,利用市場化激勵措施鼓勵可持續消費。
請登錄后留下您的評論
請先 -> 登錄。